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新創公司-職業分享-b9x-匿名


如果你也在考慮投入新創

通常想投入新創公司不外乎幾種可能:
1. 對某些產業懷抱熱忱與理想
2. 期待在相對自由、彈性的環境上班
3. 希望可以更全面的學習


以我個人的例子,在B2B的旅遊業待了5個月左右,剛好有新創公司的創辦人邀請我一起加入團隊,
當時的我沒有考慮太久就加入新創團隊,主要的想法只有一個: 我喜歡旅行業的工作,但我這輩子大概沒幾次加入新創的機會了!
因此決定給自己一次機會,真的不行再回來也不遲。在新創公司一共待了兩年多,回頭看來我並不後悔這個決定。

這個新創團隊主要是希望能建立一個遊戲學習平台,讓學生們除了枯燥的教科書以外能多個練習的選擇。
我工作的內容主要有初期制度的建立、人資、總務、簡單記帳、法務對接等等,非常雜也非常廣。
因為每個人加入新創負責的工作不同,以下不就我的工作內容做討論,而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認為加入新創前的所應具備的心態與可能面臨的難處

>>初期新創沒有人能給你明確KPI<<
新創公司在最一開始是由天使投資人/創辦人拿出資金來運作,接下來依序是A輪、B輪、C輪直到被併購、倒閉或IPO結束這一回合(?)
究竟到哪個階段就沒有資格被稱呼為新創公司,眾說紛紜。但如果你喜歡有人給你明確的KPI,你可能不太適合加入初期的新創公司。
我個人認為A輪之後因為加入了投資人的錢錢,公司的方向和組織會被迫更明確的被建立,但在A輪之前,新創公司通常比較鼓勵能夠完美補位互相幫助,
因此你可能不太能期待有位mentor扎扎實實的從書信禮儀開始教你,你應該做的是找到團隊最欠缺的部份,趕快去學,然後把所學應用在公司裏頭。

>>想法超多的人不一定適合新創公司<<
大家可能會對這一趴的小標有點意外,新創不是應該熱愛這種想法超級多的人嗎?
我個人的觀察(不代表所有新創公司立場),一個團隊最重要的還是合作,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打響板)
新創團隊靠的是大家的腦力激盪和執行能力,我認為後者尤其重要,如果你是屬於三分鐘熱度天馬行空想法超級多但卻鮮少認真思考過要如何和大家一起執行這些想法的人,不一定能帶給公司太多貢獻。
白話一點的說就是,如果你只有能力拋出想法,卻沒有習慣進一步思考這些想法如何與現階段的公司策略結合,那你很可能反而會讓公司不斷原地打轉而無法前進

>>在新創公司先別急著想升遷<<
期待立刻有伯樂看見你這匹千里馬的人可能會失望了,在新創公司初期組織都較為扁平,比較不會有明顯的升遷管道。(這裡所謂的明顯升遷管道指的是像專員>>科長>>副理>>經理 這類的職等差別,因為很可能你們整組就兩三個人)
但老菜鳥給菜菜鳥的建議是,專心做好每份工作,你會被看見的。尤其在新創公司,很可能身邊的同事各個臥虎藏龍,先把工作做好,多跟同事交流(偷學?),升遷甚麼的就算不在這間公司發生,到了下一份工作你會發現原來之前收穫如此之多

>>到底在新創得到甚麼<<
其實我會認為永遠不要認為公司除了薪水之外有義務給你些甚麼,並不是說我生性就奴,而是我認為這終究是你提供勞務,公司提供薪水的一個交換。
你到底能從公司學到甚麼,這完全是看你個人努力的程度與悟性(?),也就是說這是你自己的義務。

總結來說,新創公司相較於傳統公司能提供更多自由發想的空間,很多想法與提案公司都願意嘗試,但對於希望有明確升遷機會的人而言,可能就不是那麼適合投入初期的新創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