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職涯分享-B97蔡元瑜
我目前在一歐系投資銀行台北分公司擔任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主要將境外發行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結構型商品代理進台灣、賣給金融通路(主要是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商的財富管理或信託部門),再由各通路轉賣給終端客戶。終端客戶主要是個人淨資產約一百萬美元以上、具有一定投資經驗的「專業投資人」(金管會特別定義的名詞)。
投資銀行概述
大多數編制包含但不限於:
投資銀行部(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業務包含企業籌資、併購、重整等財務顧問服務
銷售交易部(Sales & Trading):業務包含各類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衍生性商品等)在市場的交易,另分業務和交易團隊
研究部(Research):提供各類金融資產及總經相關研究報告
資產/財富管理部(Asset/Wealth Management):為高淨值法人/自然人提供客製化資金管理服務
業務概述
我屬於上述第二者當中的業務團隊,主要職責是賣出金融商品並收取傭金,傭金通常為商品本金的某個百分比。舉例,若有100位投資人在A銀行開戶,且每人買進1萬美金(最低申購單位)某商品,A銀行便會拿這100萬美金向我們購買100單位的某商品,過程中A銀行會收取通路服務費5%(假設),敝行也會再收取傭金X%(機密,不會向客戶揭露),最後實際的交易本金可能只是9X萬,而交易員便會想辦法用這9X萬到資本市場交易各種金融資產(主要有零息債券Zero-coupon bond/現貨Spot/期貨Futures/選擇權Options/交換Swaps等等),試圖創造收益以支付各種結構化配息或payoff給終端投資人。而終端投資人當初決定是否購買的判斷標準就是看配息跟payoff夠不夠吸引人,因此交易員的交易能力對業務表現有絕對關鍵的影響力。當然業務員是否有照顧好客戶心情也極度重要(汗)(淚)(血)。
至於實際上的操作為何? 業務團隊一開始會根據交易員或研究單位對市場走勢的看法,或直接接受客戶請求包裝出配息和payoff優於市場表現的金融商品,然後向各大通路(銀行/保險/券商,簡稱客戶)徵詢有沒有意願上架銷售。期間客戶會持續根據每日市場表現決定要不要上架(跟我們進貨),有時他們會願意犧牲一點商品配息以換取更高的通路服務費,有時他們會願意收低一點通路服務費讓payoff提高一些以迎合他們終端客戶的需求。當中就是業務員展現議價談判能力、維持客戶關係能力、以及交易員展現報價能力的時候。當客戶決定下單,我們會提供商品說明書和其他相關文件,最後假設客戶從終端客戶募到3百萬美元(3百個單位),並收取5%通路服務費,他們這一檔商品就是賺取15萬美元,每個月可能推數檔商品(依市場狀況)。
工作心得
這一行有幾個特色:步調快、壓力大、全球視野、零時差服務、Entrepreneurial
(1) 步調快、壓力大:
一天當中客戶會不斷詢價,而業務團隊須不斷和位在香港/紐約/倫敦各大交易團隊協調報價,電話響個不停,加上平均一天要處理數百封email(忙的時候破千封也不是不可能),步調之快容易讓人胃痛(舉手)+腦袋疲勞(繼續舉著)。且業務團隊處在客戶、交易員、法務、中後台人員的中心點,需要密集與各方external/internal counterparties協調各種瑣事,同時因為業務是第一線,需要回覆客戶各種千奇百怪的request,可能只是要你幫他抓一張Tesla股價走勢圖、拉一個標準普爾500指數隱含波動率表格,或是出一份商品相關的法律文件、問你覺得美元匯率利率會怎麼走...等等。另外,全球各地的同事都很聰明(不乏牛津數學系、柏克萊電機系之類的),每天跟一堆智商爆表的人合作也會有不想輸的壓力。
(2) 全球視野、零時差服務:
由於公司的全球化,我們團隊需要密切往來的counterparties四散各地:
客戶:香港、台灣、新加坡
業務員:香港、台灣
交易員:香港、紐約、倫敦
法務:香港、新加坡
中台:香港、新加坡、紐約、倫敦、波蘭
後台:台灣、新加坡、印度
假設今天一個倫敦發行的結構債配息出錯,我們首先要請倫敦交易員確認正確的配息,然後再請香港中台trade management (TM) 進去系統更新交易細節,最後再聯絡紐約或倫敦的保管銀行重新發送交割指示給客戶,一來一往電話email滿天飛,常常需要花大量時間跟不同時區、不同職能、不同個性、講話不同腔調的同事合作,練就一身「就算今天一隻非洲大象半夜跟我說他的系統出錯,我還是可以處理到牠滿意微笑捲鼻子」的跨時空、種族溝通能力(?)
另外常常加班到晚上9點後等紐約進來上班接手一些pending的東西。然後也常半夜1點躺在家床上用手機回歐美時區的email,不然拖到早上他們就又下班了、又要再拖一天(客戶會翻桌)。朝九晚五根本是不存在的東西。
(3) Entrepreneurial:
不確定如何用中文表達這個字的概念。大概就是在這個平台上,個人的表現完全沒有上限,若能力很強可以爬得很快,你可以有滿大的決定權決定推出什麼商品,推出多少個(只要跟交易員和法務配合好就行),老闆也會給滿大的彈性讓你發揮。同時老闆若覺得有需要,可能請你到香港待一兩周學新東西。只要有能力體力支持,這個舞台的確頗適合有熱情的年輕人。
需要的人格特質
(1) 細心:剛入這行因為步調非常快,還沒適應時很容易出包,小至文件標點符號或字體顏色不一致,大至trade booking出錯,需要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的團隊共同幫我擦屁股,除了非常非常麻煩,更嚴重的是受到自尊心譴責(怎麼會蠢到出這種包Q_Q 而且又在這麽多聰明人面前出包簡直想挖洞躲一下)。所以首重細心,尤其這是直接處理一大堆跟錢有關的東西,細心謹慎永遠不嫌多。
(2) 抗壓:來自老闆客戶的批評、臭罵必須要有能力逆來順受,在不影響情緒下把事情處理好。客戶再GB都要微笑說謝謝。好的EQ除了讓老闆客戶滿意、讓四散全世界的同事可以順利合作,也訓練自己維持好的工作態度。
(3) 喜歡建立/維持客戶關係:由於投資銀行是金融市場中的sell side(賣方),客戶的長久信任和滿意度是最核心的競爭力,必須要能夠喜歡360度照顧到客戶的各種需求(當然違法的除外(抖)),業務量才有辦法維持或提升。
(4) 興趣/熱情:試想有什麼東西會讓你願意半夜1點回email或打電話給地球另一端的人討論? 對我來說我的成就感來自讓客戶感覺到我們能充分cover他、我們做得到、我們可以做得比別家競爭對手好。雖然聽起來有點假掰但認真來說 it's true.
總結
自己當初誤打誤撞修了管院的課,覺得有點興趣又去新加坡念了個碩士,進了投行發現工作特質還滿喜歡(步調快、變化多、跨國合作),也就從畢業後待到現在。建議有興趣的學弟妹可修看看相關課程或盡量找相關實習(實習經驗在畢業後找full time很重要)。這是一份工時很長但成就感也可以很大的工作,前提是必須對金融市場有足夠興趣,否則無以撐過各種疲勞轟炸。
最後想提一點,整個金融服務業是被高度監管的行業,一舉一動都在金管會眼皮子底下。想像一下買傢俱跟買證券商品的不同:前者你何時買、用多少錢買、跟誰買大概政府不會管你,但如果是買證券商品,買進的時間點不對可能被查內線交易、用不合理的價格買也可能觸犯證交法、跟不對的人買可能牽涉金融從業資格或跨境交易管制等法律問題。因此對法規要有足夠敏感度,甚至本身有點道德潔癖更好(?) 歡迎對金融市場有熱情、對服務客戶有衝勁、對道德法規有敏感度的學弟妹加入全球資本運作的世界: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