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職務概述
畢業後,我投入人力資源工作迄今近兩年半的時間。很幸運地,我在沒有相關背景的情況下可以入行。人力資源部門是公司的後勤單位,編制通常是公司總員工數的約1%。因為人數不多,大多數公司的人資部門無太多餘裕可以教導新人,傾向聘請有經驗人士。若有意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建議多投遞履歷,多方嘗試,總會找到入行的機會。
人力資源工作可區分為以下五大領域:(1) 招募、(2) 薪資、(3) 訓練/學習發展、(4) 員工關係及(5) 員工福利。人資的職位通常可以分成專注在特定領域的專家(specialist)或全才(generalist)等兩種。前者專注於特定的領域,後者則職司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領域。一般而言,在員工數較多的公司,有足夠的員額可進行專業分工,故人資通常以專家為主;反之,則配置全才,利用有限的人力處理全方位的人力資源事務。不過,也有公司特意培養全才,將各式人力資源工作以專案的形式分配予所有人資同仁,鍛鍊大家在各領域的能力。
人力資源工作可區分為以下五大領域:(1) 招募、(2) 薪資、(3) 訓練/學習發展、(4) 員工關係及(5) 員工福利。人資的職位通常可以分成專注在特定領域的專家(specialist)或全才(generalist)等兩種。前者專注於特定的領域,後者則職司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領域。一般而言,在員工數較多的公司,有足夠的員額可進行專業分工,故人資通常以專家為主;反之,則配置全才,利用有限的人力處理全方位的人力資源事務。不過,也有公司特意培養全才,將各式人力資源工作以專案的形式分配予所有人資同仁,鍛鍊大家在各領域的能力。
如果對人力資源工作的不同領域有興趣,建議及早培養不同領域的經驗,因為專家和全才幾乎是兩條不同的職業道路。通常在同一領域的專家職務連續做了幾年、且未曾有其他領域的經驗,接下來的職業生涯容易被「定型」──除非願意降低薪酬待遇,否則很難轉到其他領域;即便願意降低薪酬待遇,雇主也很可能從穩定性及潛力的考量出發,寧願聘請新人。當然,也有少數幸運者能在組織內部輪調,累積不同經驗。
招募工作經驗談
在這近兩年半的時間,我主要從事招募工作。一個典型的招募人資每天通常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
於104等人力銀行搜尋履歷或與獵才夥伴(獵人頭)聯繫
2.
將過濾後的履歷提供用人單位主管審閱
3.
聯繫人選
4.
面談人選
5.
與用人單位主管討論面談結果
6.
確認簽核的薪資、職等是否符合公司預算及人選預期
7.
追蹤錄取簽核
8.
製作聘書
除了以上每日例行工作,也需要:
1.
接待新進同仁,查驗及複印證件資料,並請新人填寫相關任用文件,同時介紹公司相關規章
2.
更新104及公司內部網頁的最新職缺列表
3.
執行校園或就業博覽會等徵才活動
4.
訪談新進同仁,瞭解其適應公司的程度,並協助其解決疑難
5.
訪談申請離職的同仁,瞭解其離職因素,並採取行動解決問題
6.
終止勞動契約
業務性質
招募工作帶有一些業務性質的成分。對大多數公司的招募人資來說,我們常常無法取得足夠數量與品質的主動應徵履歷,因此須透過人力銀行搜尋履歷,進行陌生開發,主動邀請被動人選面談。招募需求大時,一天可能會撥超過20通的電話。此外,也需要草擬有吸引力的職務邀請函,務求簡潔明瞭地行銷公司及職缺,以說服人選到談。
「不好意思,我不考慮加入評價不好的公司。」
被動人選通常不瞭解職務內容,甚至可能沒聽過公司,因此需要在10秒內的黃金時間讓人選留下好印象並願意通話,進而撥空3~5分鐘與我討論職缺;或在掛斷電話後能到電子郵件信箱閱讀面談邀請函。因此,從事招募工作必須擁有具說服力的溝通技巧,也要有承受被拒絕的勇氣。
我曾被人選在電話中回覆:「不好意思,我不考慮加入評價不好的公司。」當下我有些愣住,我進一步詢問他是基於何種原因作出評價?試圖了解他的疑慮。
當他一說完,我就明白了。這間我曾服務的公司確實曾有負面新聞,甚至因此進入法律訴訟(雖然後來還了公司清白)。這個新聞事件也使公司進行相關改善,以符合更高的標準自許。作為代表公司的窗口,我當下和他道歉,也和他說明公司正在著手的改善行動及初步成果,並表示後續若有機會仍盼望他將公司列入求職的考慮。
終止勞動契約的震撼教育
在人資的職涯中,我曾經處理過印象深刻的案例是查證資歷疑似造假的員工,並終止勞動契約。在報到當天,我發現他填寫的人事資料有異。他在人事資料表所填寫的出生年份與身分證件不同,讓我起了疑心;而他出具的離職證明也和他在人事資料表所填寫的工作經歷不同。進一步比對他的人事資料表及應徵履歷,也發現他的工作經驗不盡相同。由於這位員工並非我面談的,我和任用這位員工的同事確認,並採取行動查證他的資歷。
首先,我發現他的最近一份工作的離職證明,其開立證明的公司名稱與人事資料表不同,任職期間也不一致。
其次,我逐一聯繫他在人事資料表敘述曾任職的公司,確認他是否曾於上述公司任職;若是,則進一步確認任職期間。同時,也試圖請各公司的人資夥伴以電子郵件出具正式的回覆。
第三,我發現他至少三段工作經驗皆與他在人事資料表所敘述的不同,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其資歷造假。我與該位同仁訪談,當我出示證據後,他也坦承不諱相關人事資料確實與他的工作經歷不同,也和我說明他造假的理由。
在終止勞動契約的訪談當下,我其實和這位同仁一樣緊張,但我仍需沉著應對。我永遠記得一位人資前輩說的:「請人離開是一件永遠不會習慣的事。」終止勞動契約這件事常使人資煎熬,因為這個決定往往會使他人陷入不利的處境。喪失了一份工作,就等同失去一個社會身分,讓他在社會中漂泊不定──直到他再找到一份工作,重新建立起與社會的連結。
在此個案中,我發現員工有個人處境所致的問題亟需協助。依照公司的利益,我們絕不會雇用資歷造假的員工,因為這預示了這位員工可能帶來的風險。但我仍希望這位員工可以平順離開公司,並妥善解決他遭遇的困境。我轉介他至公司簽約的心理諮商服務,希望他可以再重新出發。
誰適合從事人力資源工作?──樂於協助他人及組織的成長
人力資源部門透過運籌一切與人有關的事務,協助公司達成營運目標及使命。將有共同目標的人才找進公司、激勵表現優異的員工、培育員工的能力及調和勞資的緊張關係等,都是人力資源工作的範疇。儘管人力資源工作有理想的一面,以下從操作面分享幾點經驗。
不怕麻煩
許多人希望從事人力資源工作,是因為「喜歡與人接觸」。實際上,人力資源工作更著重於解決與人相關的種種問題。如果「喜歡解決人的問題」,且「不怕人際問題的麻煩」,人力資源可能會是適合您的工作。
能忍受重複繁瑣的工作
大多數人力資源的(基礎)工作都非常地重複繁瑣,例如輸入、確認、整理及製作各式紙本、電子文件。儘管分析與決策也是工作中的重要一環,但至少在初階工作中的比重不會太高;隨著年資漸長,獲得主管或組織的信任,方能逐漸參與變化度較高的人力資源規劃工作,例如制定人力預算、績效管理及編修人力資源政策等。
在員工數較少的組織之中,因為人資的人數有限,儘管已經非常資深,人資可能還是常常需做重複繁瑣的工作(因為沒有足夠的員額可以將此類工作請助理來做)。因此,若要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喜歡或至少能忍耐重複繁瑣的工作是必要的。
保密
人資工作者有個默契:關起門來討論的事,絕對不會對房門以外的人說。在人資部門的辦公室,總是可以聽到許多尚未公布的消息。保密是人資工作者高貴的義務。我們有特權可以接觸這些秘密,但不能將這些秘密做目的之外的使用。例如,面試者提到的現職薪酬,不能隨意對外揭露,否則可能對面試者帶來困擾。至於無意間聽到的?也要當作沒聽到。
細心
人力資源工作非常直接地影響利害關係人的權益。小至薪水,大至保險權益,都是不能出錯的。每一次的錯誤,都是傷害利害關係人的權益,也降低人資部門甚或公司在員工或潛在員工心目中的評價。
小結
如果想在短時間內接觸大量的人,品味各種人生歷練,人資工作是值得考慮的選項。從事人力資源工作以來,我有機會接觸各式各樣的人。每一次面談,都像讀了一本不同的書。
我也從協助員工及組織的成長獲得成就感。看著愈來愈多自己招募的員工在職務上能順利發揮,看著自己推行的專案在公司產生正向的變化,我就愈能認同人力資源工作的價值,也愈能推薦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加入這個行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